通用绘图代码
本节提供了一些写好的绘图对象,方便需要数据可视化绘图时直接使用。
相关信息
本页所有开放源代码遵循MIT协议,可以随意使用,但公开发布时请保留版权信息。
导入库文件
首先介绍库文件的使用方式。“库文件”指提前包装好的绘图函数,有以下3种方法将文件导入到 MicroCity Web 中使用。
方法一:使用代码在线导入
👍 推荐使用本方法使用库文件,这样可以保证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库文件。
以导入 Histogram
和 Subplot
为例,导入库文件代码如下:
print('正在下载依赖库到虚拟磁盘...')
-- 下载直方图代码到虚拟磁盘
os.upload('https://www.zhhuu.top/ModelResource/libs/Histogram.lua')
-- 下载子图代码到虚拟磁盘
os.upload('https://www.zhhuu.top/ModelResource/libs/Subplot.lua')
print('下载完成')
方法二:下载代码文件并导入
转到 代码文件下载 处下载所需库文件,然后在 MicroCity Web 中导入该文件,最后引用该文件后即可使用。
以引用直方图为例,引用的代码如下:
require("Histogram") --引用直方图
方法三:复制代码
除非需要修改函数功能或逻辑,否则不建议这么做。各个函数的代码见代码部分。
直方图
直方图(Histogram)一般用于显示数据集中各数据值的频数或频率分布情况。
它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间隔划分为若干个区间(或称为“箱子”),然后绘制出每个区间的频数(或频率)在纵轴上的柱状图,以此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。
以下是用直方图对象(函数)绘制的直方图的示例
![直方图示例](../images/note/Histogram.png =500x)
导入直方图
首先导入直方图的代码,具体导入方式见导入库文件。
直方图的文件名为 Histogram.lua
,引用直方图:
require("Histogram") --引用直方图
创建直方图对象
创建一个直方图对象
local plot = Histogram(list) -- list为数据集
还可以在创建对象时对图的属性进行设置。
local plot = Histogram(list, {range={40,90,0,100}, scale={10, 50}, fdisp=function(x) return (x/n*100).."%" end})
属性的设置不是必须的,可以仅根据需要设置。此处就只设置了range
、scale
、fdisp
属性。
直方图属性设置
上面提供了直方图属性设置的简单例子。根据代码,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属性。具体见下表:
属性值 | 作用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origin | 设置图原点(左下角点) | origin = {-50, -50} ,将图的原点设置在(-50,-50)的位置 |
size | 设置图横纵轴长度,可以理解为图的大小 | size = {100, 100} ,将图的x轴和y轴长度分别设置为100、100 |
scale | 设置横纵坐标轴的分度值 | scale = {3, 2} ,将图的x轴和y轴分度值分别设置为3和2 |
axislabel | 设置横纵轴标题 | axislabel = {"x", "y"} ,将图的x轴和y轴标题分别设置为"x"和"y" |
range | 设置横纵坐标轴的显示范围 | range = {0, 10, 0, 20} ,将图的x轴范围设置为[0,10],y轴范围设置为[0,20] |
filled | 设置是否填充柱状图 | filled = false ,将柱状图设置为空心。默认样式为填充 |
fdisp | 数据标签的显示函数,默认返回数量。设置数据标签显示函数时也会影响y轴刻度的显示。 | fdisp = function(v) return (v/n*100).."%" end ,将数据标签改为按照比例显示(假设n为样本数) |
直方图高级用法
📈 动态刷新数据图
- 修改图中的数据。此处以向图中添加数据为例。其中假设
rnd
为添加的数据。也可以直接修改plot.data
的值。
table.insert(plot.data, rnd)
- 刷新图
plot:refresh()
示例
基本用法示例:绘制泊松分布
require("Histogram") --引用直方图
local seed = math.randomseed(1, {
distribution = "poisson",
mu = "3"
})
local list = {seed:random()}
--静态绘制
for i = #list, 400 do
table.insert(list, seed:random())
end
local histplot = Histogram(list, {
range = {0, 10, 0, 50},
scale = {1, 5}
})
scene.render()
高级用法示例:动态刷新绘制泊松分布
这是一个绘制泊松分布并动态刷新数据图的示例。假设已经导入了Histogram
对象,并将场景设为二维显示。
require("Histogram") --引用直方图
local seed = math.randomseed(1, {
distribution = "poisson",
mu = "3"
})
local list = {seed:random()}
local histplot = Histogram(list, {
range = {0, 10, 0, 50},
scale = {1, 8}
})
scene.render()
-- 动态绘制
local count = 1
while count < 1000 and scene.render() do
local rnd = seed:random()
table.insert(histplot.data, rnd)
histplot:refresh()
count = count + 1
end
scene.render()
子图
子图(Subplot)是为了解决同时在界面中放置多个图的图定位和尺寸问题。名称借鉴自MATLAB。
![子图](../images/note/Subplot_Vertical.png =500x)
导入子图
首先导入子图的代码,具体导入方式见导入库文件。
子图的文件名为 Subplot.lua
,引用子图:
require("Subplot") --引用子图
子图属性设置
此处将对子图的属性进行详细说明。属性的设置不是必须的,可以仅根据需要设置。
属性 | 作用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span | 设置子图之间的间隔 | span=10 ,设置子图上下左右之间的间隔为10 |
diag | 通过输入对角线两个点的坐标设置子图位置和大小 | diag = {-80, -70, 80, 70} ,设置子图的对角线范围从坐标 $(-80,-70)$ 到坐标 $(80,70)$ |
子图值读取
通过属性创建子图后,或者修改子图属性并刷新后,可以对子图的计算值进行读取,获取Subplot
中各个子图的原点位置和尺寸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属性值进行读取。
注
此处假设子图对象创建后存放于 subplot
变量中。
计算属性 | 含义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originpt | Subplot对象中各个子图的原点位置 | 通过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 和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 能够获取到第i 行j 列的子图对应的原点位置 |
psize | Subplot对象中各个子图的尺寸 | 通过subplot.psize[1] 和subplot.psize[2] 能够获取到subplot 中子图对应的宽度和高度。(假设子图中所有图所需尺寸相同) |
示例
这是一个绘制子图范围的示例。假设已经导入了Subplot
对象,并将场景设为二维显示。
此处将一个2行3列子图中各个子图的显示范围绘制为一个矩形。其中子图范围用四个灰色点表示,子图位置用蓝色矩形表示。
require("Subplot") --引入子图代码
local subplot = Subplot(2, 3, {span = 10})
-- 绘制Subplot对象边界点
local lb = scene.addobj("points",{size = 10, vertices={subplot.diag[1],subplot.diag[2],0}})
local lt = scene.addobj("points",{size = 10, vertices={subplot.diag[1],subplot.diag[4],0}})
local rb = scene.addobj("points",{size = 10, vertices={subplot.diag[3],subplot.diag[4],0}})
local rt = scene.addobj("points",{size = 10, vertices={subplot.diag[3],subplot.diag[2],0}})
-- 绘制范围
for i = 1, subplot.row do
for j = 1, subplot.col do
scene.addobj("polyline", {size = 8, color = "blue",
vertices={
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+subplot.psize[1], 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, 0,
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, 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, 0,
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, 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+subplot.psize[2], 0,
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+subplot.psize[1], 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+subplot.psize[2], 0,
subplot.originpt[i][j][1]+subplot.psize[1], subplot.originpt[i][j][2], 0,
}
})
end
end
scene.render()
代码
可以根据代码的组合情况删去开头的 scene.setenv
代码。代码中的 scene.render()
是为了在动态绘制时刷新图像。
代码文件下载
代码文件列表见 ModelResource/libs
名称 | 链接 |
---|---|
直方图 | ModelResource/libs/Histogram.lua |
子图 | ModelResource/libs/Subplot.lua |
🔗上方表格链接指向GitHub仓库。您可以在GitHub直接查看代码,也可以将文件下载到本地使用。